高雄輕軌破壞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迄今未復舊

早已是高雄重要景點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,融合輕軌與舊鐵道的設計,曾經獲得國際金獎的肯定;然而輕軌通車一年多來,遭受破壞的舊鐵道遲遲未能修復,處處顯露敗相,使得老新共存淪為口號,金獎頭銜為之蒙塵。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為高雄近代發展起源地,極具歷史價值,並已指定為文化景觀,社團法人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呼籲有關單位正視問題,積極橫向協調,完成原有鐵道及設備之復舊,打造兼具商業、觀光與文化的國際級歷史場域。

高雄環狀輕軌是高雄市近年最重大的建設之一,第一階段終點哈瑪星(C14)站由於輕軌進入百年鐵道文化園區,此設計被認為是「文史與發展兼顧的全球典範」,2013年得到「國際宜居城市」的金獎肯定,風光一時。然而,輕軌第一階段已於2017年9月26日通車,在本週末就要營運滿16個月,如今在哈瑪星站周遭,處處可見舊鐵道遭受破壞的景象,包括軌條或機械設備的變形、斷裂、覆蓋等等,滿目瘡痍,亟需有關單位積極處理,以提昇鐵道文化園區之內涵,並對觀光效益及周邊商業利益帶來良性循環。

高雄港站路線配置搭配高雄輕軌破壞區域
高雄港站路線配置搭配高雄輕軌破壞區域

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舊鐵道設施遭破壞情形整理如下,除特別說明之外,皆為2019年1月19日取景:

破壞1.  臨海新路輕軌路線粗暴穿越舊鐵道。這些舊鐵軌為高雄港站「A線群」,在臨海新路開闢時,特地以平交道的形式施作,以將原有鐵道紋理保存下來。然而在輕軌第一階段施工時,卻直接粗暴破壞,且交接介面處至今仍未處理收邊,此狀態維持超過一年半,有礙市容觀瞻。

臨海新路輕軌路線粗暴穿越舊鐵道
破壞1

破壞1
破壞1

破壞2. 「安全第一」標語遺失。此結構物原位在高雄港站第二股與第三股軌道之間,由於位置與輕軌車站月台部分牴觸,最初規劃遷移,然而因不明原因並未實現。事實上,輕軌月台與舊有轉轍工房之間,仍有非常充足空間可供移設,兼有阻絕遊客誤闖軌道之用。

破壞2(攝於2016年10月26日,安全第一仍在)

破壞2

破壞3. 第一股與第二股間橫渡線轉轍器聯動設備完全破壞,兩組轉轍器之間的鐵管及拐軸等設備,已經嚴重變形、斷裂,並遭掩埋覆蓋。

破壞3
破壞3

破壞4. 輕軌站中間木棧道覆蓋舊鐵道,破壞鐵道紋理,也影響老火車移動的可能性。雖然捷運局宣稱此為可逆式結構,木板容易拆卸,然而只要長期不改變,暫時性設施本質上就是永久性,所謂可逆式只是口號。

破壞4
破壞4

破壞5. 輕軌站北側木棧道設計詭異,百年歷史舊月台遭覆蓋「半邊」,也因此無障礙坡道斜度提高,既不美觀也不實用。

破壞5
破壞5

破壞6. 「機迴線」斷頭且嚴重變形。在高雄港站第二與第三股之間,尚有一條「機迴線」(捷運工程局規劃簡報中誤稱為「第三股」),這條軌道雖然未與輕軌路廊衝突,但南端仍遭斷頭,北端距離輕軌路線更遠,但因工程車輛進出碾壓之故,造成嚴重變形且事後遭覆蓋植草。

破壞6
破壞6

破壞6
破壞6

破壞7. 原有第五股軌道莫名中斷(捷運工程局規劃簡報中誤稱為「第六股」)。雖未與輕軌建物牴觸,但仍變形且莫名中斷,具體呈現舊鐵道不受重視,違背老新並存或尊重鐵道紋理的理念。

破壞7
破壞7

破壞7
破壞7

破壞8. 一階段尾軌處,工程車進出造成嚴重破壞。包含預備線一股、第一股、第二股、機迴線均有嚴重毀損,軌道明顯變形,且造成路基不平整。工程結束時,由於第二股軌道產生斷裂,更草率以明顯不同之軌條任意銜接。

破壞8
破壞8

破壞8
破壞8

破壞8
破壞8

破壞8
破壞8

破壞9. 第30號道岔毀損,珍貴轍查桿斷裂。第30號道岔為前述「機迴線」之起點,轉轍器由號誌樓控制,應屬「歷史建築」保護之範圍,然而聯動鐵管及轉轍器已經消失,珍貴的「轍查桿」更因工程之故嚴重變形,之後雖已「放回」,但仍是斷裂狀態。而在機迴線左側的第三股,也有變形、中斷、覆蓋之情形。

破壞9
破壞9

破壞9-2017年9月12日,30號道岔的慘狀